目前,实验室检测水质中大肠菌群的方法主要有:多管发酵法、滤膜法和酶底物法。其中,酶底物法检测水质大肠菌群是新国标方法,这三种方法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?今天小编就带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一、滤膜法
将一定量的水体样本注入0.45μm的滤膜过滤,经过抽滤,水中的细菌则被留在滤膜上,将滤膜贴于品红亚硫酸钠培养基上培养24h,温度为恒温37℃,这使得菌群因发酵乳糖而使得滤膜,出现紫红色,通过计算滤膜上的菌落进而计算出单位样本中的大肠菌的数量。
二、多管发酵法
将水样接种于乳糖蛋白胨培养基的发酵管中,在37±0.5℃下培养24±2 h进行初发酵试验,大肠菌群生长繁殖产酸产气,产酸使乳糖蛋白胨培养液中的p H降低,发酵管由紫色变黄色;产气使发酵管中导管产生小气泡,产酸或产气则为阳性,否则为阴性。
多管发酵法
将显阳性的发酵管接种至EC培养液,在44.5±0.5℃下培养24±2 h进行复发酵,造成不利于自然环境中的大肠杆菌生长的条件,而粪大肠菌群将会在44.5℃下继续存活生长繁殖,由此通过复发酵管中产气情况判定阳性。
通过复发酵后显阳性的发酵管数,查询MPN表,通过统计学方法计算出粪大肠菌群浓度。
三、酶底物法
将已加入培养基的水样混匀与97孔定量盘,置于44.5±0.5℃培养24h,粪大肠菌能在该温度产生β-半乳糖苷酶(β-D-galactosidase),分解选择性培养基中的邻硝基苯-β-D-吡喃半乳糖(ONPG)生成黄色的邻硝基苯酚,通过定量盘大小孔显黄色数查询酶底物法的MPN表,计算出粪大肠菌群的浓度。
通过以上三种检测方法,我们可以总结出:
多管发酵法、滤膜法以及酶底物法比较统计
方法 项目 | 多管发酵法 | 滤膜法 | 酶底物法 |
检测时间 | 3-5天 | 2-3天 | 1天 |
假阳性 | — | 23-26% | 1% |
检测范围 | 2-1600MPN/100ml | — | 1-2419.6MPN/100ml |
环境要求 | 洁净实验室 | 洁净实验室 | 无特殊要求 |
实验人员要求 | 有专业基础、操作熟练 | 有专业基础、操作熟练 | 简单培训即可 |
定量标准 | MPN表 | 直接计数 | MPN表 |
定量方法 | 15管 | 菌落计数 | 51或97孔 |
其实不难看出,酶底物法相较于其他两种方法改变了传统检测方法的操作复杂、繁琐、耗时长,而且对实验环境要求和人员都要求高等缺点,符合国标。并且在2018年,酶底物法的国标方法(HJ 1001-2018)发布,成为现今实验室检测水质大肠菌群的常用方法,并且该方法在国外早已被作为标准的认证方法,其相较于传统的水质大肠菌群检测方法有着很多优势:
1、无需在无菌室内操作。
2、手工操作时间小于1分钟。
3、无需培养基制备和大量玻璃器皿灭菌。
4、24小时即可完成定性定量分析,无需试验验证。
这样不仅为实验室人员带来了方便,而且大大提高了实验工作效率。
以上就是多管发酵法、滤膜法与酶底物法检测水质大肠菌群的区别,可以看出三种方法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,其中酶底物法相比较其它两种方法节省了一天以上的时间,操作过程也简便许多,目前已成为实验室检测水质大肠菌群的主要方法。